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確保您獲得我們網站上的最佳體驗。 瀏覽更多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確保您獲得我們網站上的最佳體驗。 瀏覽更多

太古地產Dialogue Series

太古地產在2018年跟藝術合作夥伴共同統籌及主持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的 Dialogue Series。著名藝術家Jim Lambie 及Daan Roosegaarde等藝壇領軍人物分享洞見之餘,亦就藝術、設計及建築等最新思潮交流心得。

座談會1 : 藝術能夠改變環境嗎?
主持人: Angela Mackay, 《金融時報》亞太區執行總裁
主講嘉賓: Iwan Wirth, Hauser & Wirth豪瑟沃斯畫廊主席

很多藝術家都關注作為意念的藝術以及藝術能否傳達意義,為社會、政治和經濟留下評論。藝術可以引起討論甚至激發公眾探取行動促成改變—不單是建築環境,而是整體社會結構。

座談會2 : 與Jim Lambie對話
主持人: Tim Marlow, 皇家藝術學院藝術總監
主講嘉賓: Jim Lambie, 藝術家

Jim Lambie的新作《Spiral Scratch》為太古廣場帶來嶄新感官角度。這個為太古廣場度身訂造的藝術裝置由地面漩渦圖案及鮮豔的梯子組成,構成色彩、形狀和空間的互動。 Limbie於2005年獲提名泰納獎,又曾於2003年代表蘇格蘭出席第五十屆威尼斯雙年展,他談到其藝術創作如何受空間心理學啟發,並分享其創作意念更多心得。

座談會3 : 藝術及文化如何增加社區歸屬感?
主持人: Jessica Klingelfuss, Wallpaper*數碼副編輯
主講嘉賓: Nicholas Baume, 公共藝術基金會總監兼首席策展人;
Magnus Renfrew, 文化顧問、ARTHQ/Group創辦人;
黃勖夫, 木木美術館聯合創辦人

藝術可以透過不同途徑融入社區,例如在公眾地方放置藝術品,或將藝術融入建築環境中。可是這社區屬於誰?如何將其優秀之處反映出來?如何將藝術進一步跟社區拉近距離,並產生對生活及文化的新願景?

座談會4 : 藝術、建築、設計和教育機構如何建構社會?
主持人: 田霏宇, 北京市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館長
主講嘉賓: 華安雅, M+行政總監;Conrad Shawcross, 藝術家;Ole Scheeren, 大都會建築事務所建築師;Buro Ole Scheeren, 設計主持

由簡單的分工到打破傳統界限的模式,以至對既有價值、習俗和慣例提出質疑,都可稱之為合作。由來自建築、3D設計、園景設計、產品設計及工程的專才組成的藝術家團隊,一同探索新意念、試驗不同物料,並就設計遇到的問題找出創新又簡潔的解決方案,進一步令社區與別不同。

座談會5 : 塗鴉藝術能成為社區的正能量嗎?
主持人: 戴尚安, 多媒體藝術家、Awethentic Studio 行政總裁兼創始人
主講嘉賓: Jonathan Thomson, 藝術家、藝術史學家和藝術策展人;
Remi Rough, 藝術家;黄智茵, HKwalls執行總監

塗鴉藝術被市場追捧前,曾被視為破壞及城市衰落的象徵。塗鴉跟非法、危險及大膽的關聯催生了次文化。一些街頭藝術雖然跟塗鴉風格相似,但如果獲批准或委託創作,那就不算塗鴉。塗鴉雖然有時獲社區共鳴,但它是否仍算破壞行為?